前言
本社经常会收到客户的提问,“我应该怎么做才能消除喷雾造粒中的苹果状中空、凹陷粉末的现象?”这是因为在陶瓷、金属等喷雾干燥后的冲压工序中,存在尽可能避免凹球的倾向,因为凹球会降低成型品的强度。
所以这一次,正如标题所示的,我们会做一个粉末试验,成品是苹果形的,空心的,凹陷的(这次我会称之为凹陷的球体)和没有凹陷的球体,并比较它们的成形过程。
应用试验过程
大量凹球的原因之一是使用了分散性好的原液。图 1 显示了喷雾干燥过程中液滴干燥过程的图像。
图1 液滴干燥过程
如图1所示的干燥过程,在原液分散良好的情况下,初级粒子具有较弱的团聚力。当内部溶剂干燥(蒸发)时,会发生收缩,因此外壳会变成一个凹陷的球体。对于分散性差的原液,初级粒子具有很强的凝聚力,因此初级粒子在干燥过程中不会在液滴内部向外移动而收缩。它成为一个实心球体,因为即使在干燥(蒸发)溶剂的过程中也几乎没有凹陷。
在本次测试中,我们使用了“无分散剂(分散不良的未稀释溶液)”和“有分散剂(分散良好的未稀释溶液)”两种未稀释溶液,以及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,粒子如何变化来验证。
图2 未稀释溶液的显微图像(无分散剂) 图3 原液显微图(有分散剂)
从图 2 和图 3 可以看出,可以确认图 3 中的未稀释溶液中初级粒子分离得更多。
验证结果分析
喷雾干燥条件:
使用设备 | 回转式喷雾干燥机T160(干燥室直径φ1600mm) |
喷雾转速 | 8,000转 |
原液进样速度 | 5L/h |
温度条件 | 入口温度200℃/出口温度100~102℃ |
T系列回转式喷雾干燥机 |
原液条件(未稀释)
当在上述条件下进行喷雾干燥试验时,获得以下结果。
最终验证结果
图4 粒径分布 红色(无分散剂)绿色(有分散剂)
图5 圆度 红色(无分散剂)绿色(有分散剂)
图6 纵横比 红色(无分散剂)绿色(有分散剂)
从表1和图4可以确认,不使用分散剂时粒径变大。另外,从图5的圆度来看,没有分散剂的形状接近圆形,图6的纵横比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几乎相同。结果,如图 4 和 5 所示,在没有分散剂的情况下获得了几乎完美的圆形颗粒。
下面是SEM照片影像分析:
图7 未稀释溶液的回收粉末 (1)(无分散剂) 图8 未稀释溶液的回收粉末(2)(加分散剂)
图9 未稀释溶液的回收粉末 (1)(无分散剂) 图10 未稀释溶液的回收粉末(2)(加分散剂)
从上面的显微镜图像可以确认,实际上有更多的带有分散剂的凹陷球体,我们能够创造出凹陷球体和实心球体,这就是本次的目的。我们觉得使用分散剂提高固含量浓度是可以的,但是像本次试验一样,使用分散好的原液反而可能会出现凹陷球,所以分散剂的种类和添加量要特别注意。同样的原理,如果能够很好的平衡分散剂和设备运行条件,也使得制备出没有凹陷的空心粉末成为可能。
戈瑙(上海)工业设备有限公司目前代理日本品牌的喷雾干燥设备,随时欢迎各界用户联系商洽。
联系方式: 刘经理
Tel: 13140841999
Mail: chris@genaupro.com